发布时间:2025-01-06
改善生态惠民生刘雄鹰邱韶华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让我国林业担负起更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国家林业局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全面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一年来,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举措迭出,亮点频现,成绩可圈可点。释放改革红利激发林业发展活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近些年来我国林业改革的一曲重头戏,已成为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日,国家林业局赵树丛局长说,要以创新的精神和担当的勇气,扎实做好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篇大文章,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最大限度释放出改革红利,让农民营造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一年来,按照改革、稳定、规范、服务、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全面落实了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
目前,全国已确权集体林地27.02亿亩,占各地纳入林改面积的99.05%,8970多万农户拿到林权证。进一步推进配套改革,完善了政策措施。创新营林机制和林权流转机制,完善林权保护管理体系,县级以上林权管理服务机构1681个。
加快了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确定了150个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社,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累计达14万个。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资金达13.3亿元。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扩大,预计突破1000亿元。在林改的推动下,各地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18个省区市出台了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12个省份设立了省级财政专项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经济产值达6000亿元。林下经济发展促进了林农就业增收,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重点林业县农民林业收入占人均总收入的50%以上。
2013年,国有林场改革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思路、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基本明确。经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批准,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和甘肃等7省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标志着我国国有林场改革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国有林场功能定位,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完善政策体系,解决遗留问题,将国有林场建成森林优质高效、管理科学规范、基础设施完备、民生和谐幸福的现代林场。
与此同时,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国有林区改革进行深入调研,落实重点国有林区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两级管理费等重大政策问题,开展了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评估,并着手制定全面推进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维护生态安全启动红线保护行动我国林地、湿地和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超过90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63%,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也关系到国土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局把改善生态放在首位,把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作为生态林业建设的第一要务,频出重拳实招推进生态建设与保护。
加强生态规划,明确生态建设格局和重点。国家林业局编制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特别明确国土生态空间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管理措施。还编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完善了森林增长和国土绿化空间规划、湿地空间规划,以及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等林业专项规划。据初步统计,全国林业生态空间规划达80多个,与各地的生态空间规划一起,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
明确划定红线,全面启动生态保护红线行动。国家首次明确划定林地和森林红线、湿地红线、荒漠植被红线以及物种红线等四条生态保护红线。
按此要求,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00亿立方米;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恢复荒漠植被不少于56万平方公里;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现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成为限制开发利用的高压线,维护生态平衡的安全线,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线,实现永续发展的保障线。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努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一年来,深入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东北森林、北方防风固沙、东部沿海生态、西部高原生态、长江流域生态、黄河流域生态等十大生态屏障。我国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完成造林9138万亩,义务植树25.2亿株,中幼龄林抚育1.19亿亩,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调减到位,17.5亿亩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791万亩,培育后备资源125.8万亩,一次性安置职工社会保险补助政策逐步落实,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退耕还林工程实现了重大突破,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新一轮重点地区退耕还林总体方案初步形成。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加大了重点区域规模治理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太行山、平原绿化三期工程正式启动。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划定国家储备林87.5万亩。
矿山治理、通道绿化、三边造林等地方造林绿化工程稳步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新进展,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完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建设任务,在7个省区30个县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加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开展了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开展丹顶鹤、朱鹮等放归自然活动,加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力度。制定《自然保护区规范建设指导意见》,新增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处,各级林业自然保护区达到2150处。
同时不断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我国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46处,全国已有32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经过验收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保障体系。
国家林业局和各地加强林业立法和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林地保护、公共财政、基础设施、金融税收、生态评价、保护激励、全民参与等十个方面政策措施,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投入渠道和增长机制,确保生态建设有长期、稳定、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2013年中央林业投入达1450亿元。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每亩每年10元提至15元,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补助标准由每亩50元提至100元。
改善民生福祉奏响绿色富民强音改善生态、改善民生,对新时期林业产业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制定优势特色经济林、花卉产业、竹产业、生物质能源等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鼓励林农在保护生态的同时,积极培育并大力发展木材等原料林培育、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产工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沙产业等十大绿色富民产业,扩大就业增收,改善林区民生,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一年来,我国林业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打造中国林业产业升级版。
目前,《林业产业倍增计划(20132020年)》正加紧制定,近期将出台。开展林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林业产业正在实现转型升级。在很多地方,森林旅游、竹产业、银杏产业、杨树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下养殖产业、油茶产业、核桃产业、特色林果业等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林产品作为健康、低碳、可降解、可循环的生态产品,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和偏爱,林业产业也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朝阳产业、富民产业、低碳绿色产业。
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3年达到4.46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25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5.2%。山东、广东2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均超过5000亿元,福建、江苏、浙江3省均超过3000亿元。
据统计,林业产业已惠及农民4.5亿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实现生态惠民、绿色惠民,各地开展了城市林业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积极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提高城市森林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全国已有58座城市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积极推进绿色城镇化,以身边增绿为目标,建设森林乡镇、校园和城市型森林公园,使绿色更加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
因林而富,因林而美,因林而秀。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给老百姓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和福祉。(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宣传中心)。
本文来源:yy易游体育,易游体育app官方下载,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苹果版,mile·米乐m6-www.maimak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