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7
中国绿色时报11月27日报道天保工程实施10年来,我国重点国有林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变。天保工程实施前,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两危”日益加剧,大多数森工企业已进入无林可采,陷入了无业可就的境地。天保工程实施后,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使职工就业有了新渠道,有效地拉动了内需,林区社会有了新变化。
调整林区经济结构,发展林区经济。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由于木材产量大幅度减少,林区单一的大木头经济结构也随之改变。
森工企业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有所提高。林副产品,加工,林下养殖、种植,林区旅游资源开发等快速发展,成为林区经济结构调整的亮点。森工企业经济总量已超过了天保工程实施前的水平。
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1998年资产总量为1.2亿元,2006年达到3.18亿元,资产总量增加了1.65倍,林区经济总量由1998年的1.3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6.9亿元,提高了5.3倍。安置企业富余职工,增加就业渠道。保护天然林资源、安置富余职工是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中的两大任务。
富余职工安置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共有67.5万富余职工得到了分流安置,其中44.7万全民职工实行了一次性安置,近20万富余职工分流到了营林管护岗位。实行保护承包,林区的家庭经济、自营经济发展迅速。
内蒙古五岔沟、阿尔山林业局大力创办家庭林场,职工在管护森林的同时,开展养殖、种植经济活动。吉林省森工企业职工承包红松果树林管护,不仅不需要国家管护补助,而且向企业上缴承包费。
企业在管护承包的林内,可以采摘山野果,收获红松果实,实现了企业、职工双赢。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大多数森工企业在体制改革、体制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企业职工增加了就业渠道。一些企业实行了企业改制,采取出让、兼并、承包等方式。
改制后的企业优先安置国有富余职工。清河林区实行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加工的战略。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林区经济发展,企业职工实行了充分就业。由过去的“人往哪里走”变为“人从哪里来”,劳动力需求已近万人,完全由外出招工解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林区社会稳定和谐。
天保工程实施前,多数企业处于“两危”局面,企业普遍拖欠职工工资。企业、职工无力缴纳社会统筹养老保险,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公检法因经费不足不能正常维护林区社会稳定的工作。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一是出台了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政策;二是出台了“四险”保险政策;三是出台了一次性安置政策;四是出台了集体混岗职工困难补助政策;五是出台了天保工程政社性支付政策;六是出台了天保工程区森工企业债务免除政策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但大大地减除了森工企业的经济负担,而且初步建立了森工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林区职工收入有了增加,林区的医疗卫生、教育设施大大改善,林区的公检法系统得到健全,林区的不稳定因素大大减少,由此促进了林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本文来源:yy易游体育,易游体育app官方下载,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苹果版,mile·米乐m6-www.maimaka.com